义云高大師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June 22, 2021 义云高大师,美国加州州政府与旧金山市政府为表扬他在绘画、书法、医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宣布三月八日为义云高日。义云高大師在绘画上的造诣已达登峰造极境界。在佛学与佛法方面,境界殊胜高超。义云高大師成就弟子的實例更是不勝枚舉! 义云高大師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Comments
金剛換體禪 July 06, 2020 我們從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四句偈中,就知道在這世界上,除了現量大圓滿和金剛換體禪等勝義最高佛法之外,根本就找不到一個時辰(兩個小時)之內成就的佛法,但是這佛法必須依宗旨而修,而佛陀師父的六言偈就是宗旨,... 金剛換體禪 Read more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認證為佛陀前為義雲高大師) July 09, 2020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二零零八年四月三日,由全球佛教出版社和世界法音出版社出版的《多杰羌佛第三世》記實一書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舉行了莊嚴隆重的首發儀式,美國國會圖書館並正式收藏此書,自此人們才知道原來一直廣受大家尊敬的義雲高大師、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被世界佛教各大教派的領袖或攝政王、大活佛行文認證,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從此,人們就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來稱呼了。這就猶如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其名號為悉達多太子,但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就改稱“南無釋迦牟尼佛”了,所以,我們現在稱“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尤其是,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第614號決議正式以His Holiness來冠名第三世多杰羌佛(即H.H.第三世多杰羌佛),從此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稱位已定性。而且,第三世多杰羌佛也是政府法定的名字,以前的“義雲高”和大師、總持大法王的尊稱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這個新聞是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未公布之前刊登的,那時人們還不了解佛陀的真正身份,所以,為了尊重歷史的真實,我們在新聞中仍然保留未法定第三世多杰羌佛稱號前所用的名字,但大家要清楚,除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名字是合法的以外,在未法定之前的名字已經不存在了。 ......在大師下榻的凱悅大飯店,同樣是鼓樂喧天,鮮花如潮,大廳內、廣場外擠滿了歡迎的人群,聚匯成一片歡騰的海洋。台灣民眾用最熱情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大師的無限崇敬和欽佩。凱悅飯店的總經理哈迪十分感動地說:“如此盛況的歡迎場面我從來未見過,就是戈爾巴喬夫、薩馬蘭奇、布希、柴切爾夫人和國際歌星邁克爾杰克遜以及成龍、劉德華等人駐我飯店時的歡迎隊伍加起來也沒有今天迎接義雲高大師(H.H.第三世多杰羌佛)這麼多人,場面也沒有這麼熱烈。”...... 完整內容請按以下連結: https://m.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8659568888604&id=104155124672382 https://www.facebook.com/104155124672382/posts/130964421991452/ Read more
世界和平獎 September 15, 2020 由此,世人當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不是暗洞山崖中的神玄隱者,羌佛是地球上唯一經合法認證的無上佛陀,聖量道境無與倫比!祂是與 釋迦牟尼佛 一樣,降生於眾生世界,公開面對眾生、教化救渡眾生的巨聖德。羌佛說的法《 藉心經說真諦 》,義理至高純正圓滿,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羌佛是唯一發願終生不收任何供養、只義務利益眾生、弘法善行的佛陀,幾十年來說到做到了,無有虛妄。從古至今,任何佛教領袖都沒有如此無私聖潔的記載,一個也沒有過。 2019年, 世界和平獎 頒獎委員會授予羌佛“世界佛教教皇”權位及權杖。面對這世界巔峰級的榮譽和地位,羌佛拒不接受。世界佛教總部再三懇請無果,無奈之下,只得代為出面接受封稱。羌佛嚴肅地說:“我只是一個修行者,說什麼世界佛教教皇?佛史上有佛陀、菩薩、金剛、羅漢,有尊者、法王、格西、堪布、方丈、住持,從來沒有見到過佛教教皇。就算今天封稱了佛教教皇又如何?教皇這兩個字,對別人也許是無價之寶,對我這個慚愧行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紙笑話!我只是眾生的一個服務員,要做一些有益於眾生的實事。我的能力雖然非常有限,但盡一點綿帛的善益之心總還可以吧?世界佛教總部代我去領受了教皇權杖,不是我委託他們去領的。這是總部領受的,是總部的事,我無權干預。我還是我,我在總部看到了權杖頂端坐有 釋迦牟尼佛 ,當時把權杖舉起超過我的頭頂,以敬釋迦佛陀——佛教教主,而我照常永遠都是一個慚愧行者。” https://buddhadharmawisdom.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8.html Read mor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